郭柏晶表示,廁所等“隱秘角落”是校園欺凌的高發區,卻是傳統的視頻監控系統的“盲區”,學校安裝防欺凌報警裝置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在技術層面,有效提升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能力,為受欺凌者提供求助途徑,也對欺凌者起到震懾作用。
“這學期的安全教育課上,我們告訴學生,如果遇到欺凌,要大聲喊出‘打人了、救命’等求助詞匯,以觸發報警裝置。”郭柏晶說。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屢屢引起社會關注。福州鰲峰學校試點在廁所安裝校園報警設施一事經媒體報道,引發熱議。
部分網友為此舉手叫好,認為是對校園欺凌“技防”手段的有益探索。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王先達認為,這種報警裝置通過簡單的操作,將欺凌行為迅速通知到學校,可有效防止事態進一步升級,“也許這個裝置沒有人實際使用,但它產生的威懾,對校園的和諧穩定有積極作用”。
該校多位學生接受采訪時表示,安裝報警器給大家一種安全感,希望未來覆蓋到學校更多的角落。

也有網友擔心,學生會在玩鬧時故意觸發裝置,反復多次引發“狼來了”效應抬高信任成本,最終讓警報形同虛設。對此,郭柏晶坦言,該裝置機制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自使用以來,確實有同學由于好奇或者嬉戲打鬧觸發敏感詞的情況,接下來學校會從人員管理制度和學生宣傳教育等方面探索改善方案。
“防欺凌報警器終究是輔助手段,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更重要的是要依托社會、學校與家庭形成合力。”郭柏晶表示。
據悉,除了安裝反欺凌報警裝置,該校還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包括欺凌行為的識別、處理方法和心理輔導等,課間設置教師和學生值勤崗,對校園進行巡視、管理,有效增強學生在校活動的有序性和安全性;積極邀請法院、檢察院進校開展模擬法庭等宣傳活動,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引導家長觀察并重視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家長也參與到預防校園欺凌的工作中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