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每到汛期水庫或電站泄洪時,下游各責任單位接到泄洪通知后,組織人員對下游河道進行巡查,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信息傳遞效果不明顯。巡查辦法老套單一,信息傳遞速度慢、覆蓋范圍小,無法讓沿途的鄉鎮、街道和大部分行政村及時獲得泄洪信息,致使泄洪河道排查存在一定的盲區,威脅下游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為加強水庫和電站下游泄洪和放水影響區的安全管理,做好水庫和電站泄洪和放水預警工作,保證泄洪和放水工作安全有序進行,保護影響區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加強宣傳,提高群眾預警意識,并采用警示標牌和預警廣播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快捷、及時、準確地將泄洪信息傳播給社會公眾,擴大泄洪預警信息覆蓋面,提高泄洪預警能力,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和減少經濟損失。
二、系統概述
水電站泄洪下游長,通常為5公里以上,本項目需要預警的河段總長約為17公里。由于沿岸村莊有不少人是留守老人和兒童,他們有的根本沒有手機,有的不識字或者看不懂短信,通過無線預警廣播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通知的效果和通知范圍,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到下游的居民,根據現場環境500米至1000米架設一臺預警廣播系統,村落及人口密集區可適當考慮在500米范圍內架設一臺預警廣播系統,能有效覆蓋下游預警河段。
針對傳統有線預警廣播方式存在電纜敷設難度大、工程費用高、現場取電難、日常維護費用高等缺點,遵循國家山洪災害預警相關指導性文件,其特征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獨立太陽能供電系統,不受電網斷電影響;
2、可遠距離對講通信,不受電信運營商信號影響;
3、安裝于室外,無需獨立機房;
4、安裝位置根據需要靈活選擇,不受限制。
5、可長時間獨立工作,無需頻繁維護保養。
6、具備對講機呼入播報、遠程電話告警(手機或固話)、短信息合成語音告警、GPRS數據轉語音告警等預警廣播服務。
三、產品功能與結構
預警廣播系統主要由預警管理平臺和室外預警站兩個部分組成。室外預警站可以實時發布來自預警管理平臺、手機(短信或語音)、固定電話、對講機等預警信息。系統組成圖如圖所示。
3.1預警管理平臺
預警管理平臺采用B/S架構,適用于多種操作系統,可實現多用戶同時使用瀏覽器訪問;安裝簡單,易操作,占用資源少。通過分級用戶管理和權限設置,實現數據實時接收、記錄查詢、預警信息下發、遠程修改終端參數、終端站點定位等功能。登錄界面如圖所示。
預警平臺實時監控室外預警主機的狀態,信息包括網絡連接狀態、供電模式、電池狀態、優先級、工作模式、設備信號強度等,支持GIS地圖顯示。如圖所示。
3.1.2.預警信息發布
用戶可以編輯語音節目信息(GPRS預警信息),字數400字以下。對語言節目的播放方式也可以進行設置,如循環次數、語速等。用戶可以選擇一個或者多個站點進行語音節目信息的發布。使用平臺發布語音節目延遲小,室外預警主機可快速響應,進行播報。如圖所示。
在平臺也可對室外預警主機進行參數修改,修改參數包括IP地址、端口號、管理員號碼、操作員號碼。通過遠程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去現場的次數。如圖所示。
3.1.4.終端站點定位
終端站點通過經緯度可在百度地圖定位,這是對站點管理的一個補充,把站點信息和對應的地圖位置結合起來,使用戶可以更直觀的監控每一個站點。如圖所示。
預警廣播站主要由裝有預警廣播機的室外防水機箱、太陽能供電系統、號角揚聲器三部分組成,室外預警站的接收機可以接收來自手機(短信或語音)、平臺(GPRS信息)、固定電話、對講機的預警信息,通過揚聲器進行實時播放。室外預警站主要部件如圖所示。
室外預警站
四、預警信息發布方案
根據水庫泄洪預警的特點,選擇如下方案。
4.1預警廣播方案:
在通信順暢時,相關單位責任人通過管理中心平臺、電話、短信等方式向預警廣播主站發布預警信息,沿河各鎮、村、組的無線預警廣播設備接收到廣播信號后,將預警信息通過高音喇叭進行廣播。
在無通信網絡(或通信網絡中斷)時,根據當地預警設置配置的情況和泄洪的危險情況,按照預案中事先確定的報警信號,利用對講機喊話等本地預警方式,或使用手搖報警器、鳴鑼、啟動報警器等方式,向威脅區域發送警報。
4.2預警信息發布途徑
泄洪預警信息傳輸途徑:水庫管理中心—>水庫下游沿河鄉鎮/街道->行政村村委會->沿江村民及涉水人員。如遇緊急情況,中心平臺可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直接向鄉鎮、社區等單獨發布預警信息。
4.3預警要求
水庫實施開閘泄洪放水前,組織開展水庫泄洪預警工作。
一般情況下提前2小時,緊急情況下提前1小時實施預警。在閘門開啟前30分鐘拉響壩頂警報并廣播,警報鳴叫時間為每隔10分鐘鳴叫2分鐘至閘門開啟。這樣滯留在河道沿岸的群眾在聽到警報后就有充足的時間迅速安全撤離。
遇超標準洪水放水預警,增加警報次數,延長警報時間。
水庫泄洪結束后應及時解除預警。
五、應用場景:
本方案適用于水庫因發電防水、泄洪防水需要向下游放水進行預警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