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織密安全保護網(wǎng) 對校園欺凌零容忍
校園欺凌嚴重危害學生身心健康,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更重要的是會留下難以治愈的心理創(chuàng)傷。遇到校園暴力的侵害,要堅決勇敢地向校園暴力說“不”。
9月10日,多個社交平臺流傳一段視頻稱,重慶酉陽一所中學廁所內,一名身材瘦小的女生被另一個女生毆打,被多名女生逼迫下跪。對此,涉事學校及酉陽縣教委工作人員稱,該事件正由多個部門處理中。2017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界定了欺凌的概念,在更直觀、攻擊性更強的暴力攻擊之外,不僅把欺凌和暴力并列,還增加了隱性欺凌的內容。2018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明確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機構、辦公電話和實施方案,細化實施學生欺凌防治各項措施。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guī)定》,不僅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并以專章細化了一般保護、專項保護、支持與監(jiān)督、責任與處理等管理要求與保護機制。
校園欺凌是影響校園安全、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安全隱患,防范校園欺凌是包括學校、家長、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校園欺凌嚴重危害學生身心健康,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更重要的是會留下難以治愈的心理創(chuàng)傷。遇到校園暴力的侵害,要堅決勇敢地向校園暴力說“不”。一是立足于現(xiàn)有的法律政策,構建完備的預警、教育、保護、懲戒等機制,完善工讀教育運營機制,使懲罰涉嫌犯罪的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有法可依。202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共青團中央在全國80個地區(qū)共同開展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示范建設工作,培育一批社區(qū)司法社工,參與到涉罪未成年人的觀護幫教中。一些行為較為惡劣的未成年欺凌者,還被送到專門學校進行矯治教育。
二是完善立法,織密學生安全保護網(wǎng),加強偏差行為青少年針對性法治教育,根據(jù)案件的性質和傷害程度對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違法行為采取必要的懲戒、矯治措施。對具有犯罪性質和情節(jié)惡劣、手段殘忍、后果嚴重的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行為,或者經(jīng)過兩次記過后仍不思悔改者,受欺凌孩子的監(jiān)護人及學校有權建議或要求公安司法機關、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把其轉送“工讀學?!睂嵭薪逃?、感化、挽救和改造。其中,針對低齡未成年人實施欺凌的行為,建議教育部門切實承擔起專門學校牽頭管理職責,會同公安部門細化明確適用專門矯治的校外欺凌情形,提煉發(fā)布可復制的典型案例,在法律框架內確保專門矯治機制落地落實。針對不適用專門矯治但情形較為嚴重的欺凌行徑,在家庭教育、法治教育外,細化明確更加具有懲戒意義的措施。
三是建立健全責任督導和追究機制,營造“校園欺凌零容忍”的氛圍,加強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整治校園防欺凌設備部署。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是社會問題,各學校不僅應以規(guī)則治校,還應充分凝聚社會力量,增加AI語音識別防欺凌報警器等設備填補校園外“視野盲區(qū)”。對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問題比較突出的地區(qū)和單位,很有必要以通報、約談、掛牌督辦、一票否決等方式,對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所在地區(qū)的基層政府、社群組織及綜合治理單位負責人進行責任督導和黨紀政紀甚至法律責任追究。